1、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《论语·泰伯》 【讲解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,意志坚强,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。
2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《论语·学而》 【讲解】学习了,而能按时去实践,不也高兴吗!有朋友自远方来,(切磋学理),不也快乐吗!别人不了解我,我并不埋怨,不也是君子吗!
3、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《论语·学而》 【讲解】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:为别人出主意办事情,是否忠实呢?与朋与交往,是否有不真诚的地方呢?老师传给我的学业,是否复习了呢?
4、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《论语·子张》 【注解】有了过错,别人都能看到;改了,人们都会敬仰他。
5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《论语·里仁》 【讲解】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,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。
6、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:年少的时候,血气还不成熟,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;等到身体成熟了,血气方刚,要戒除与人争斗;等到老年,血气已经衰弱了,要戒除贪得无厌。”
7、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距。《论语·为政》 【讲解】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,三十岁时能立足与社会,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,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,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,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,想怎么做就怎么做,也不会超出规矩。
8、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,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 【注解】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,却可以委以重任;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,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。
9、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三个人一起走路,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。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,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,改掉自己的缺点。”
10、子曰:“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父母在世,不远离家乡;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,也必须有充分的道理(理由)。”
11、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《论语·学而》 【讲解】花言巧语,装出和善的面孔。这种人,心里不会有多少“仁德”(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)。
12、子曰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,合群而不结党营私。”
13、子曰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,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。”
14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《论语·学而》 【注解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、居室的舒适(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),而求做事勤快、说话谨慎,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,这样做,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。
15、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;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《论语·述而》(举一反三) 【讲解】(教学生)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,不去开导他;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,不去启发他。告诉他(四方形)的一个角,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,就不再往下教他(新知识)了。
16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《论语·学而》 【讲解】不怕别人不了解我,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。
17、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《论语·季氏》 【讲解】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,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。
18、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《论语·为政》 【讲解】知道就是知道,不知道就是不知道,这就是真知啊。
19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《论语·为政》(温故知新) 【讲解】温习已知的旧知识,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,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。
20、益者三友:友直、友谅、友多闻。《论语·季氏》 【讲解】有益的朋友有三种:同正直的人交友,同诚实的人交友,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,是有益的。
21、子曰: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有了过错而不改正,这才真叫错了。”
22、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默默地记住(所学的知识),学习中不觉得厌烦,教人中不知道疲倦,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?”
23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《论语·学而》 【注解】学习了,而能按时去实践,不也高兴吗!有朋友自远方来,(切磋学理),不也快乐吗!别人不了解我,我并不埋怨,不也是君子吗!
24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,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 【译文】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。孔子听到了,说:“考虑两次也就行了。”
25、当仁不让于师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 【注解】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。
26、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,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 【讲解】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,却可以委以重任;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,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。
27、子曰:“有教无类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,不分族类。”
28、子曰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主张不同,就没有互相商议的(基础)。”
29、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颜渊曰:“请问其目。”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颜渊曰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 【译文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。孔子说:“克制自己,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,这就是仁。一旦这样做了,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。实行仁德,完全在于自己,难道还在于别人吗?”颜渊说:“请问实行仁的条目。”孔子说:“不合于礼的不要看,不合于礼的不要听,不合于礼的不要说,不合于礼的不要做。”颜渊说:“我虽然愚笨,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。”
30、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友便辟,友善柔,友便侫,损矣。” 【译文】孔子说:“有益的交友有三种,有害的交友有三种。同正直的人交友,同诚信的人交友,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,这是有益的。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,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,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,这是有害的。”
31、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《论语·泰伯》 【讲解】不在那个职位上,就不要过问那方面的政事。
-
想了解更多论语国学名言名句的资讯,请访问:论语国学名言名句